现在许多老的石化厂都有这个问题,其实最早建的时候,它的周围都是郊区,人也没这么密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郊区变成了市区,厂区也变成了城中厂。是先有的石化厂,后建的城市居民区。搬迁不了的,只能是通过技改,提高安全环保水平,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国内也有成功的先例
题主所说的兰州石化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合适,主要是站在环保的角度对石化选址有不同的看法,对此我表示赞成。但如果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我就不同意题主的说法了。
从当时的历史角度,首先考虑的是发展,当时的环保理念对石油炼化和环境的关系远未达到目前的认知水平。所以在企业选址上,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环境问题,八十年代东南沿海设厂同样也存在此类问题。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炼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然后有针对性的对企业的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使之更加符合现在的环保要求。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选择在西固建立兰州石化企业,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四类区(9 个)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卓尼县、夏河县
五类区(2 个)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碌曲县
依据:《甘肃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 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是由国家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评估,结合政策性因素,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的。列入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类别由现行的四类调整为六类,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
甘肃兰州不属于偏远地区,兰州简称兰,是甘肃省省会,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华东、华中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不是
兰州市是甘肃省会城市,是典型的北方二三线城市,并不是边防,边远地区。也没有什么草原,戈壁,沙漠等艰苦边远地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城区平均海拔1520米,年平均气温10.6度。
兰州市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是:一类区红古区,二类区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