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资源丰富,保障水体健康,推动黄河兰州段生态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州市持续加大对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医疗机构检查督促力度,确保达标排放。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3674人次,检查医疗机构1744家次,医废处置中心7家次,污水处理厂439家次,双随机检查重点涉水企业91家,确保各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水达标排放。
兰州深居大陆腹地,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降水量稀少,年均降水量为329.6毫米,自产地表水资源十分贫乏,年平均量约为2.39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74亿立方米,允许可开采量为1.59亿立方米,人均仅为742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远低于国际缺水警戒线1700立方米的水平,是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其中流经市区45公里,为兰州提供了主要的生产、生活用水。目前兰州市城区日供水能力为166万 立方米,实际日供水为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0%,地下 水占10%。黄河兰州段沿岸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尽管水质尚好,但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染叠加,排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2004年,兰州市共排放废水16678万吨,其中工业及三产废水10271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61.58%(重点源工业废水排放量4009.1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6.12%);生活污水6407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38.42%。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为:化学需氧量26751.9吨,氨氮2893.1吨,石油类206.7吨,挥发酚1.09吨,氰化物0.38吨。黄河兰州段共设5个地表水监溯断面,即扶河桥(对照点)、湟 水桥、新城桥、包兰桥和什川桥,其中扶河桥、包兰桥、什川桥为国控断面,新城桥、湟水桥为省控断面。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黄河兰州段按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