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饼需要准备以下原料:
白面粉5.75千克 碱面7.5克 菜籽油1.5千克 花椒油50克
酥饼的制作方法:
1.制酥:用菜籽油250克下锅烧热,端离炉火,慢慢倒入上白面粉750克迅速搅拌均匀后,起锅盛入盆内待用。
2.和面:将余下的上白面粉全部倒在盆内;将碱面用2.15千克水化开(六成凉水,四成开水),先倒入60%的碱水反复和好面,再倒入25%的温水,搓揉成表面发光的硬面团,再将剩余的碱水洒入,并用拳头在面团上压榨,使碱水渗入面内。然后将面团移在面板上用力搓揉到有韧性时拉成长条,抹上清油,摘成重约65克的面剂100个,为防止粘连,每个面剂上可分别抹些油,再逐个搓成约12厘米的长条。
3.制饼:将搓成的长条压扁,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约5厘米宽的面片,逐片抹上7.5克油酥、撒上0.5克椒盐,右手拎起右边的面头,向外扯一扯,再按三折折起来,每折长约20厘米,然后由右向左卷,卷时要用右手指微微往长扯,左手两指撑面片两边往宽拔,边扯边卷成10余层,再将剩余面间扯长扯薄,抹上油酥,扭成蜗牛状(1个酥饼须扯约4米长)。
4.上鏊:将面团压成中心稍薄,直径约7厘米的小圆饼。在鏊内倒50克油,将小圆饼逐个排放在鏊里,鏊下的火力要分布均匀。散在周围。鏊上的火力集中在鏊的中心,这样才能使酥饼的心子提起,使其涨发。约3分钟后,拿开上鏊,给酥饼淋50克清油,逐个按火色情况调换位置,防止烤焦、再将上鏊盖上,1分钟后将酥饼翻身调换位置,达到火色均匀,两面酥黄出鏊即成。
兰州地处西北,多民族融合在一起,老兰州的小吃特别多。当然面点类的也很多。主要已回族食品为主。
活糖油糕
兰州活糖油糕外酥内嫩,甜香爽口,价廉物美,为小吃佳品。该小吃应热吃,由于糖馅呈流动状,又称“烫面油糕”。传统小吃,多作为早点使用,在川西地区有较大影响。产品特点 圆如饼,形似鼓,色如铜,香味扑鼻。也是千层油糕与烫面油糕的区别。
说起水晶饼的起源还要从北宋名臣寇凖说起,他是华州下邽人 (今渭南市下邽镇)人,有一年寇凖离恰逢五十大寿,于是皇上准其回乡探亲,家乡的亲友们送来寿桃、面花、寿匾,表示祝贺。为了酬谢亲友们的情意,寇凖特设宴款待。宾客散后,手下人清点礼品,发现其中一个盒子非常精致,于是便将礼盒拿给主人,寇凖打开一开,原来里面装着晶莹透明、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而且点心上面红纸上还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渭北老叟”。寇凖看后十分欣慰,品尝后更是被其独特的口味所吸引,于是寇凖的家厨也仿照其样式做出了此种点心。并给点心取名为“水晶饼”,此名也一直沿用至今,一直沿用至今。
兰州水晶饼以冠生园为主。也是老兰州的特色小吃。
锅盔是西北的一种特色面饼,它的特点是又大又厚,大如锅盖,厚如盾牌,皮脆内柔,香味淳厚,非常适宜长途跋涉时携带。前不久看一位网友的博客说来到西北自驾游,买了一个锅盔尝了一口就扔了,说又干又硬味道远远抵不上葱花饼和烫面饼,孰不知在西北的沙漠上旅行,只有这锅盔是可以很好地保存半月以上不馊不坏,它的这种制作方法自有它的道理。
外地也有叫蜜三刀的,貌似也不是兰州特有,但是也比较有特色。
油果子是一道特色传统面点小吃,属于油炸食品,有甘肃油果子和朔州油果子之分。
馓子是穆斯林在节庆日子里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一种油炸食品。馓子分“盘馓”和“酥馓”两种。这个应该算不上点心吧。
说的比较乱,想起什么说什么,各位答友见谅。再有什么继续补充。
兰州有很多穆斯林,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做出了很多清真美味的点心!致兰斋酥皮点心,香甜可口,油而不腻!再过去,酥皮点心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招待贵宾的时候才会有。现在,成了广大兰州居民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的美味啦!!!
评论列表 (0条)